关于龙的古诗词,可归纳为以下几类,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:
一、神话传说类
1. 《九歌·大司命》:“乘龙兮辚辚,高驰兮冲天。”(先秦,屈原作品,以龙象征神灵与超凡力量)
2. 《离骚》:“为余驾飞龙兮,杂瑶象以为车。”(屈原作品,展现龙作为祥瑞与神通的意象)
3. 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龙腾虎跃,功盖三分。”(虽为史书,但包含龙的形象描述)
二、山水意象类
1. 李白《望庐山瀑布》: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”(以龙喻指瀑布的磅礴气势)
2. 杜甫《望岳》: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”(虽未直接写龙,但“龙虎盘”隐含山川意象)
3. 王维《山居秋暝》: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”(以龙虎象征山川神韵)
三、边塞征战类
1. 李贺《雁门太守行》:“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。”(以龙象征战旗与军威)
2. 王昌龄《出塞二首》: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”(借龙表达对良将的渴望)
3. 辛弃疾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: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。可怜白发生!”(以龙隐喻功业未竟)
四、抒情寓意类
1. 李涉《奉酬韦祭酒嗣立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呈》:“石涧泉虚落,松崖路曲回。”(以龙潭意象表达隐逸情怀)
2. 陆游《游山西村》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(虽未直接写龙,但隐含龙跃九霄的突破感)
3. 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:“龙须虎爪,本为山林之象。”(以龙喻指自然与人生)
五、器物象征类
1. 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龙师火帝,鸟官人皇。”(以龙象征帝王权威)
2. 《周易》:“龙飞在田,利见大人。”(以龙喻指吉祥与仁德)
3. 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:“驾八龙之婉婉兮,载云旗之委蛇。”(以龙象征楚国精神)
注:部分诗句存在多义性,如“龙潭”既可指自然景观,也可隐喻隐士居所。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