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内容枯燥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指事物缺乏趣味性、单调乏味,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:
一、基本含义
字面与引申含义 - 干枯/干燥:
本义指物体因缺水或老化而失去生机,如“树叶枯黄”“土地干燥”。 - 抽象意义:引申为缺乏活力、趣味或新意,如“文章内容枯燥”“生活过于枯燥”。
核心特征 - 强调缺乏吸引力,使人感到无趣、提不起兴趣,甚至产生厌倦感。
二、用法与示例
形容事物特性
- 例:
- “这部纪录片虽资料详实,但内容枯燥乏味,犹如年表般罗列。”
- “他的演讲缺乏新意,内容枯燥,听众普遍打瞌睡。”
表达主观感受
- 例:
- “读完这本哲学书籍,我感到思维被禁锢,内容实在枯燥。”
- “冗长的会议内容枯燥无味,亟需改进。”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近义词: 乏味、呆板、死板 反义词
四、补充说明
“枯燥”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常与“乏味”“单调”等词互换使用,但“枯燥”更侧重因缺乏新意或活力而产生的沉闷感,而“乏味”则更强调缺乏趣味性。例如,《红楼梦》中贾宝玉曾形容“女儿们说话都是些枯燥文字”,突出语言表达的乏味。
通过以上分析,可见“内容枯燥”是一个描述事物缺乏吸引力的常用词汇,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近义词或反义词进行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