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铿然舍瑟春风里”出自王阳明《月夜二首·其一》,原诗为:“郁郁葱葱山色中,郁然见南山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”其中“铿然舍瑟春风里”是王阳明仿效《论语》中孔子评价曾点的典故所作。
具体解析:
典故出处 孔子曾与子路、冉有、公西华、曾点等弟子讨论志向。曾点在众人发言后,弹瑟而歌,表达其志向:“暮春时节,与五六个童子,携六七个儿童,浴于沂水,载歌载舞而归。” 孔子听后赞叹:“吾与点也。”(《论语·雍也》)
诗句含义
- “铿然”: 形容曾点弹瑟时声音的清脆响亮,带有情感的共鸣。 - “舍瑟”
- “春风里”:点明时间与氛围,春风象征生机与自由,与曾点向往的闲适生活相契合。
王阳明的解读
王阳明通过这句诗表达对曾点超脱世俗、返璞归真的志向的赞赏。曾点的理想是“天下大治后的闲适生活”,与当时社会追求功名的风气形成鲜明对比。王阳明称曾点“虽狂得我情”,即其狂放不羁正是他内心对自然与人文和谐的追求。
总结:
此句通过曾点弹瑟的典故,展现了儒家理想人格中“知行合一”的境界,既要有济世情怀,也要保持内心的澄明与自由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