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《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》——辛弃疾
原文:
郁孤台下清江水,中间多少行人泪!
西北望长安,可怜无数山!
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。江晚正愁余,山深闻鹧鸪。 赏析:
景中寄情:词人以“清江水”“青山”“东流”等自然景物,映射南渡后百姓的苦难与对中原故都的追思。- 历史背景:通过“郁孤台”的历史典故,联想到金兵南侵的惨痛历史,表达对朝廷不思北伐的愤懑。- 艺术特色:以景衬情,情景交融,成为南宋爱国词的代表作。
二、 《望庐山瀑布》——李白
原文:
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 赏析:
壮阔景观: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,展现大自然的磅礴力量。- 隐喻象征:用“银河落九天”比喻历史长河的奔涌,隐含对时光流逝与人生短暂的感慨。
三、 《早发白帝城》——李白
原文:
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 赏析:
时空对比:通过“朝辞”与“一日还”的对比,突出舟行之快与江势之湍。- 情感表达:猿声啼血与轻舟疾驰形成反差,隐含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豁达。
四、 《峨眉山月歌》——李白
原文:
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。夜发清溪向三峡,思君不见下渝州。 赏析:
意境营造:以“峨眉山月”为引子,烘托离愁别绪与对远方的思念。- 情感投射: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合,展现文人对家国天下的关怀。
五、 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——苏轼
原文:
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 赏析:
美学追求:通过晴雨对比,将西湖比作“西子”,体现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的理想化追求。
六、 《望岳》——杜甫
原文:
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。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荡胸生层云,决眦入归鸟。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 赏析:
雄浑气势:描绘泰山巍峨壮丽,展现杜甫“会当凌绝顶”的壮志豪情。- 家国情怀:通过登高望远,隐含对国家山河的热爱与对个人抱负的追求。
总结
这些诗词通过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,与诗人的爱国情怀、人生理想交织融合,既展现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孤独与抗争,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山河的热爱与精神品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