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自然现象观察
季节变化
春季踏青可观察柳树发芽、小草变绿、冰雪融化;夏季通过雨丝形态(直/斜)和梅雨季节的特殊体验感知天气变化;秋季捡落叶、观察植物形态差异;冬季感受结冰现象和风寒。
天气与气候
晴朗天气可观察云彩形状、天空颜色变化,雨天聆听雨声并观察雨滴形态,雾气中的朦胧感也能引发幼儿好奇。
二、动植物探索
植物生长
在小花园观察播种、施肥、浇水过程,或到户外寻找不同形状、颜色的树叶,感受植物多样性。
动物行为
观察鸟类歌唱可定位声源,追踪蝴蝶迁徙路线,或尝试模仿动物行为(如鸟巢搭建)。
三、自然材料利用
自然材料游戏
用树枝、石头、贝壳等材料搭建结构,或制作鸟巢、面具等手工艺品,培养创造力。
感官体验
通过触摸不同材质(如粗糙树皮、光滑叶片)、闻花香、尝植物汁液等,增强触觉、嗅觉和味觉感知。
四、科学探索活动
分类与比较
收集不同树叶、贝壳等物品进行分类,或对比植物生长周期图谱。
简单实验
如观察植物向光性、制作简易指南针等,激发逻辑思维能力。
五、自然与情感联结
季节性回忆
回忆童年与自然相关的经历,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与归属感。
自然教育意义
引导幼儿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,如通过观察星空感知宇宙奥秘。
这些活动需结合幼儿兴趣设计,例如通过故事引入观察主题(如“树叶的朋友和敌人”),或利用自然现象开展科学小实验。关键是通过陪伴式探索,让幼儿在好奇心驱动下主动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