沫沫文案网—你身边的文案专家

沫沫文案网—你身边的文案专家

《赤壁赋》第四段苏轼从变与不变、取与不取的

59

苏轼在《赤壁赋》第四段中,从变与不变、取与不取两个角度深刻地阐述了哲理。

变与不变的哲理

变的角度:苏轼认为“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,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”,即从变化的角度来看,天地万物都在瞬息万变,没有一刻是静止的。这类似于西方哲学中“人不可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”的观点,强调事物的不断流动和变化。

不变的角度:苏轼又认为“自其不变者而观之,则物与我皆无尽也”,即从不变的角度来看,物与我都是永恒的,没有什么是可以羡慕的。例如,江水虽然不断流动,但始终是一江之水;月亮虽然时有圆缺,但终究不失为月亮。

取与不取的哲理

取的角度:苏轼认为“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”,即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事物,如清风、明月等,尽情享受和索取。

不取的角度:苏轼又认为“客亦知夫水与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”,即虽然江水不断流逝,但并未真正消失;月亮虽有圆缺,但终究不变。因此,他主张不要过于执着于外在的得失,而应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豁达。

建议

苏轼通过变与不变、取与不取两个角度,阐述了宇宙和人生的真相,并表达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。他认为,尽管万物都在变化,但我们可以从不变的角度去看待物我,从而超越个体的悲喜,达到一种旷达的境界。同时,他也主张珍惜眼前的美好,享受生活,不要过于执着于外在的得失。这种哲理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,也对我们理解人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