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疏是一个汉语词汇,其含义和用法如下:
一、基本含义
自然形态 形容植物枝叶繁茂且分布有序,常用于描述花木等植物的生长状态,如“花木扶疏”或“枝叶扶疏”。例如:
- “君看夏木扶疏句,还许诗家更道不。”(杜甫诗句,形容树木繁茂)
- “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,院内种树种花,确是花木扶疏,幽雅宜人。”(现代汉语,描写园林景观)
飘散状态
指物体呈飘散状,如云朵、雪花等自然现象。
二、引申含义
精神品质
常与“标云柯而不扶疏”等成语结合使用,比喻人志向高远而不趋附权贵,如《世说新语》中刘真长的典故。
事物发展
引申为事物兴旺发达、条理清晰,如“事业扶疏”。
三、词性及用法
词性: 主谓式,可作主语、宾语。 结构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近义词:繁茂、茂盛、飘散、有致。
反义词:稀疏、萧瑟、拥挤。
五、出处示例
古书引用:《吕氏春秋·任地》:“树肥无使扶疏,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。”(比喻事物需疏密结合)
文学运用: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龙夭矫,燕枝拘,援丰条,舞扶疏。”(以燕枝舞动形容轻盈飘逸)
综上,扶疏既可描绘自然景观的繁茂形态,也可借喻人的品格与事物的发展态势,是兼具具象与抽象内涵的汉语词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