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自量力”这一成语最早出自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,原文为:“不度德,不量力。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形容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或实力,常用于批评那些脱离实际、盲目自信的行为。
具体出处与背景
原文出处 该句出现在春秋时期,息国国君息侯因与郑国发生争执,欲以弱胜强,不听从大臣劝阻,执意发动战争。大臣们以“力不若郑”劝阻,息侯却以“不自量力”回应,最终导致战争失败。
历史典故
息国是春秋时期位于今河南省的小国,国力弱小,与郑国相比差距显著。公元前712年,息国因边境纠纷向郑国发动战争,但因兵力悬殊而惨败。这一事件成为“不自量力”的典型历史案例。
其他相关成语
量力而行: 出自《论语·泰伯》,意为根据自身能力行事,避免过度自信。 妄自菲薄
通过以上分析可知,“不自量力”不仅是一个常用成语,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,常用于警示后人要客观评估自身条件,避免盲目冒进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