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“人生在于实践”的古文,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:
一、经典古文引用
《尚书·太甲下》 “弗虑胡获,弗为胡成。”
意思是:不考虑如何获得,就不会有所成就。强调行动的重要性。
《尚书引义》
清王夫之《尚书引义》卷三:“君子”
该句虽未直接提及实践,但“君子”一词在儒家思想中常与“实践”结合,如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”。
《论诗五首·其二》
清代赵翼:“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。”
虽为诗作,但蕴含实践出真知的哲理,强调通过实践创造历史。
二、相关名言补充
《劝学》
先秦荀子:“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临深溪,不知地之厚也。”
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。
《二程遗书》
程颢:“知而不能行,只是知得浅。”
知识需通过行动深化理解。
三、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
实践是理论的根基: 如陆游所言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强调亲身体验的重要性。 理论指导实践
四、实践的深层内涵
智慧的源泉:王阳明“知行合一”认为,知与行不可分割,实践是智慧的最终体现。
行动的勇气:魏源《默觚上》指出“报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”,强调实践者的独特视角。
总结:人生在于实践,但需结合理论指导。真正的智慧在于将知识转化为行动,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升华。正如王阳明所言:“知行合一”,实践不仅是验证知识的途径,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途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