沫沫文案网—你身边的文案专家

沫沫文案网—你身边的文案专家

不动声色

59

“不动声色”和“悠然自得”都是汉语成语,但侧重点不同,分别从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两个维度进行描写:

一、不动声色

含义

形容人在情绪或紧急情况下保持镇定,不显露内心的波动或外在的紧张。例如:

> 他面对危机仍不动声色,从容应对。

出处

该成语出自《旧唐书·宣宗记》:“帝大怒,谓群臣曰:‘朕若动声色,是谓畏罪。’” 后演变为形容人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状态。

近义词

- 若无其事、泰然自若、处变不惊。

反义词

- 情绪失控、声色俱厉、惊慌失措。

二、悠然自得

含义

形容人处于安闲舒适的状态,不仅外在表现为从容淡泊,更强调内心的满足与平和。例如:

> 山间隐士每日采药,悠然自得,与世无争。

出处

- 晋·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”(原指自然状态下人们的快乐)

- 明·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:“凡曝沙之鸟;呷浪之鳞;悠然自得。”(自然生物的闲适状态)。

近义词

- 怡然自乐、安闲自得、悠然闲适。

反义词

- 忙碌焦虑、怅然若失、心灰意冷。

总结

不动声色侧重于在特定情境下(如危机、压力)的冷静表现,强调情绪控制与外在行为的克制。

悠然自得则更偏向于描述一种持续的生活状态,强调内心的满足与外在的闲适结合。

两者可结合使用,例如:

> 他性格沉稳,处变不惊,面对困境仍能悠然自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