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诗十九首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,其相关背景如下:
一、朝代与辑成
朝代 该诗集成书于 汉代
,具体创作年代尚无定论,但南朝萧统(约420-479年)是主要编选者。
辑成过程
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精选十九首,于南朝梁代编入《文选》,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典范。
二、出处与作者
作者争议: 诗集无明确作者,均无名氏,萧统仅作为编选者。 诗集结构
三、文学评价
艺术地位 被刘勰《文心雕龙》评为“五言之冠冕”,强调其语言自然、意境深远,开创了文人五言诗的新范式。
历史影响
- 为唐代及后世诗人提供了重要创作素材,如王维、李白等皆受其影响。
- 与边塞诗、永嘉四灵等同时期作品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。
具体评价
- 钟嵘《诗品》称其“文温以丽,意悲而远”,李善《昭明文选》誉《孤竹》为“傅毅之词,比采而推”。
- 宋代张戒《岁寒堂诗话》评价其“情真,味长,其气胜”,强调其情感真挚与艺术感染力。
四、代表作品与主题
思念类: 如《行行重行行》(思妇盼归)、《客从远方来》(游子思乡)。 人生感慨类
综上,《古诗十九首》通过朴素语言与深邃意境,奠定了中国古代文人诗的基础,其艺术成就至今仍被学术界高度评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