掠夺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为lüè duó,指通过暴力、欺诈等手段强行获取他人财物或资源的行为。其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:
一、基本定义
掠夺的核心特征包括:
暴力或欺诈手段:
通过武力、威胁或欺骗方式实施;
直接获取财物或资源:
如抢劫、强取货物(如战争中的掠夺);
法律性质:
属于犯罪行为,受法律制裁。
二、词性及近义词
词性:动词
近义词:劫夺、劫掠、强取、抢夺
反义词:给予、捐赠
三、历史文献中的释义
古代文献:
- 《申鉴·政体》:“偷窃则民备之,备之而不得,则暴迫而取之,谓之掠夺。”(指通过暴力手段强制获取);
- 《后汉书·朱穆传》:“牧守长吏,多非德选……又掠夺百姓,皆托之尊府。”(描述官吏暴力掠夺民众财物)。
现代语境:
- 经济掠夺: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经济利益,如资本掠夺。
四、例句
战争期间,敌军对边境村庄进行掠夺;
资本家通过垄断手段掠夺工人剩余价值。
五、法律后果
掠夺行为通常伴随财产损失和人身安全威胁,法律上可能面临抢劫、盗窃等刑事处罚。
综上,掠夺是一个具有明确行为特征和法律属性的词汇,既包含暴力手段的直接掠夺,也涵盖通过欺诈等间接方式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