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故自劳耳”中的“劳”字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,综合多来源信息分析如下:
字义解析
根据《说文解字》,“劳”为会意字,由“焱”(火焰)、“冖”(房屋)、“力”组成,本义指夜间劳作或用力劳动。但需注意,“故自劳耳”出自《论语·泰伯》,属于文言文,其含义可能因语境产生变化。
语境分析
在《论语》中,“故自劳耳”是孔子对颜渊的回答,原文出自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仁以为己任。不亦弘乎?死而后已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远乎?士不可以不弘毅,仁以为己任。不亦弘乎?死而后已。子曰:‘士不可以不弘毅,仁以为己任。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。子曰:‘是何言与?’对曰:‘士不可以不弘毅,仁以为己任。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。曾子曰:若夫慈爱,恭敬,安亲,扬名,则闻命矣。敢问子从父之令,可谓孝乎?’子曰:‘是何言与?’对曰:‘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,虽无道,不失其天下;诸侯有争臣五人,虽无道,不失其国。士不可以不弘毅,仁以为己任。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。曾子曰:若夫慈爱,恭敬,安亲,扬名,则闻命矣。敢问子从父之令,可谓孝乎?’子曰:‘是何言与?’对曰:‘劳而不怨,不亦孝乎?’”
在这里,“劳而不怨”是孔子对“不亦孝乎”的补充说明,强调在承担责任时不应抱怨,而是主动承担劳苦。
总结
“故自劳耳”中的“劳”应理解为“主动承担劳苦”或“自我努力”,与“怨”相对,体现儒家倡导的积极入世态度。这种解释更符合《论语》整体思想,而非字面意义的“使自己劳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