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书籍浩如烟海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形容书籍、文献或资料数量极为丰富,常用于描述古代典籍的庞大或现代藏书的丰富性。具体解析如下:
一、成语含义
浩:广大、众多
烟海:指茫茫大海,比喻文献的浩瀚无边
整体:形容文献资料如同烟雾弥漫的大海,数量庞大且难以穷尽
二、成语出处
最早出自 隋·释真观《梦赋》:“若夫正法宏深,妙理难寻,非生非灭,非色非心,浩如沧海,郁如邓林。”
三、用法与近反义词
用法:
主谓式:如“书籍浩如烟海”
定语:如“浩如烟海的资料”
近义词:
不计其数、汗牛充栋
反义词:
寥若晨星
四、典型例句
形容藏书丰富:
“北京图书馆的藏书浩如烟海,数不胜数。”
形容文献资料:
“古今载籍,浩如烟海,抉摘幽隐,枝计毫厘。”(司马光《进表》)
引申意义:
“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,学者需善于甄别真伪。”
五、补充说明
该成语 专用于形容书籍、文献等,不可用于描述其他事物的繁多,如人群、自然景观等。其中性偏褒义,既可赞叹文化底蕴,也可隐含学海无涯的哲理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