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直接描写血液的诗句
"血色罗裙翻酒污"
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
通过"血色罗裙"的意象,将琵琶声与鲜血联系,展现悲剧氛围。
"荆山长号泣血人"
唐·李白《相和歌辞·鞠歌行》
以"泣血人"表现悲壮场景,凸显忠臣之死。
二、比喻手法呈现血液意象
"血染沧江变"
唐·李白《观佽飞斩蛟龙图赞》
用"血染沧江"展现战斗惨烈,江水被鲜血染红。
"川谷流人之血"
王充《论衡·恢国》
以"川谷流血"夸张手法表现灾难惨烈。
三、借代与象征
"溅血的苍蝇"
明·施肩吾《战城南》
通过"苍蝇"象征战争残酷,"溅血"强化视觉冲击。
"血作公文缘分定"
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
以"血作公文"隐喻冤屈,突出悲剧性。
四、其他相关诗句
"头枕洛阳花,身卧当阳关"(王翰《凉州词》)虽未直接用血,但通过"当阳关"的悲壮背景暗示牺牲惨烈。
"燕台新酒一杯劝"(王翰《凉州词》)常与边塞惨烈场景结合,隐含牺牲意象。
注:部分诗句如《琵琶行》中的"血色罗裙"为文学化表达,实际并非实指血液,但符合"像血一样"的意象要求。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象征意义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