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,其分类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:
一、时间划分法
早晚划分 以24小时为分界线,0点至12点为“早立秋”,12点至24点为“晚立秋”。这种划分方式强调时间节点的精确性,例如2023年立秋时间为8月7日09:06,属于“早立秋”。
农历月份划分
以农历七月为分界,立秋时若未进入农历七月则为“早立秋”,反之则为“晚立秋”。这种划分方式更侧重于农历周期,如2023年立秋对应农历六月,属于“公秋”。
二、物候划分法(三候)
中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个物候阶段:
一候凉风至: 初秋时节,凉风开始吹拂,驱散暑气; 清晨出现露水,大地渐感凉意; 寒蝉开始鸣叫,预示秋季深入。 三、其他相关分类 公秋与母秋二候白露生:
三候寒蝉鸣:
部分地区以立秋当天时间划分,上午为“公秋”(天气转凉),下午为“母秋”(天气炎热)。
节气与季节关系
现代气象学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22℃作为秋季起点,但传统节气仍以斗柄指向(西南方向,太阳黄经135°)和物候变化为依据。
总结
立秋的划分方式因地区、文化和研究角度不同而存在差异,既有时间节点的精确划分,也有基于自然现象的物候观测。若需具体判断某年某地立秋类型,可结合农历日期和时间点综合判断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