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无病而呻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其含义和用法如下:
一、基本含义
字面与引申义 字面指没有疾病却发出呻吟,引申为:
- 比喻没有值得忧伤或感慨的事情却故意装作痛苦或感慨;
- 文艺作品中缺乏真情实感,仅靠雕饰。
成语结构
- 类型: 连动式成语(“无病”与“呻吟”连用); - 词性
二、用法与出处
典型用法 - 否定句:
他最近总无病而呻,实在令人费解;
- 批判文艺作品:这部小说被批评为无病而呻,缺乏感染力。
历史出处 - 宋代辛弃疾《临江仙·百年光景百年心》词作:“更欢须叹息,无病也呻吟。”;
- 明代李贽《续焚书·复焦漪园》:“文非感时发己,或出自家经画康济,千古难易者,皆是无病而呻。”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近义词:
矫揉造作、装腔作势、庸人自扰、杞人忧天;
反义词:真情实感、发自肺腑、沉痛慨叹。
四、造句示例
形容虚伪感慨:
“他在会议上无病而呻,完全无视实际问题。”;
批评空洞文辞:
“这篇文章无病而呻,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。”;
自谦表达:
“我最近状态不佳,可能是无病而呻,需调整心态。”。
总结
“无病而呻”通过比喻手法,既批评虚伪情感的表达,也讽刺缺乏深度的创作。其核心在于“无病”与“呻吟”的反差,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褒贬倾向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