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何以”是古文中的常见句式,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,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:
一、表示“用什么”的含义
当“何以”作疑问代词时,相当于现代汉语的“用什么”,用于询问工具、方法或材料等。例如:
《论语》:
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(这里的“何以”可理解为“用什么方式”或“用什么态度”)
《诗经》:
“曲蓬何以直?托身依丛麻。”(询问蒲草为何挺直,即“用什么原因”)
晏子使楚:
“楚王问晏子:‘何以安身?’”(意为“用什么方式安身”)
二、表示“为什么”的含义
当“何以”作疑问副词时,相当于现代汉语的“为什么”,用于询问原因或理由。例如:
《论语》:
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(可理解为“不亦君子乎?为什么”)
《晏子使楚》:
“楚王问晏子:‘何以出尔反尔?’”(意为“为什么反复无常”)
《秋怀诗》:
“我无汲汲志,何以有此憾?”(询问“为何有遗憾”)
三、特殊用法
在反问句中,“何以”可表示“没有”或“不能”,例如:
“何以从军?”(意为“怎能从军?”或“没有从军的资格”)
总结
“何以”的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,既可能是询问“用什么”,也可能是询问“为什么”。理解时可通过以下步骤:
分析句意:
判断句子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;
代入验证:
将“以何”或“为什么”代入原句,看是否通顺;
参考例句:
结合《论语》《诗经》等经典文献的用法。
通过以上方法,可准确把握“何以”在古文中的多种用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