沫沫文案网—你身边的文案专家

沫沫文案网—你身边的文案专家

王阳明为什么要格竹?

59

王阳明格竹的原因主要是 受到朱熹理学的影响,并试图通过实践“格物致知”来悟道。王阳明早年深受朱熹理学的影响,朱熹提倡“格物致知”,认为人应通过观察、研究外物(即“格物”)来穷究事物的道理,最终达到对“天理”的认知。

具体来说,王阳明在21岁时,与他的一位朋友一起,以庭前的竹子为对象,冥思苦想地“格”了7天,结果两人不但没有穷到“理”,反而都因此累倒了。这一失败促使王阳明对朱熹的“格物”路径产生了怀疑。

王阳明的格竹之法,其实更接近于禅学。当时他之所以选择格竹,是因为竹子已经在那儿,他试图通过穷究竹子的道理来悟道。

尽管王阳明在格竹的过程中没有获得预期的悟道体验,但这一经历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促使他在后来的哲学思考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。最终,在1506年,时年35岁的王阳明在贵州龙场的艰苦生活中实现了“龙场悟道”,提出了“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,不假外求”的著名观点,并进一步阐述了“心外无物”的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