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名称:文彦博取球
故事内容:
从前,有一个聪明的小男孩叫文彦博。有一天,他和朋友们在河边玩耍,忽然发现有两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深谷洞穴里。这个洞穴的水势很急,大人们都无法靠近去救他们。文彦博看着朋友们焦急的样子,决定想办法帮助他们。
文彦博仔细观察了周围的环境,发现了一个大木桶和一些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头。他灵机一动,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。他把木桶放入水中,然后让两个小朋友依次爬进木桶里。这样,木桶就浮在水面上,带着两个小朋友一起上升,最终安全地离开了深谷洞穴。
故事寓意:
文彦博利用了水的浮力,巧妙地救出了被困的小朋友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浮力可以帮助我们在水中减轻重量,从而更容易地移动重物。通过这个故事,幼儿可以初步理解浮力的概念,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个科学原理。
活动目标:
情感与态度目标:
通过学习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,能克服困难积极动脑解决问题。
知识与能力目标:
通过猜想与动手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。
情感与态度目标:
喜欢探索身边感兴趣的事物,能够大胆提问、大胆质疑激发创造灵感。
活动准备:
熟悉《文彦博取球》的故事
课件
盛有水的大盆
塑料盆
贝壳
纸片
纸盒
石子
铁钉
铁盘
塑料绳
丝带
海绵
木头
橡皮泥
乒乓球
大塑料桶
大平盘
活动过程:
讲述故事:
教师向幼儿讲述《文彦博取球》的故事,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。
讨论与实验:
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文彦博是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救出小朋友的,并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实验,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。
动手操作:
幼儿分组进行实验,尝试将各种物体放入水中,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,并记录结果。
总结与延伸:
教师总结浮力的概念,并介绍中国古代关于浮力的应用和历史,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。
通过这个故事和活动,幼儿不仅能够理解浮力的基本概念,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浮力的理解,并感受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