沫沫文案网—你身边的文案专家

沫沫文案网—你身边的文案专家

什么是歇后语例子?

59

歇后语是中国民间语言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,由前后两部分组成,具有谐音、比喻和会意等特点。以下是常见的歇后语例子及分类说明:

一、谐音类

利用同音或近音字产生双关效果。

空棺材出葬——目(木)中无人(棺材谐音“官”,目中无人即无人理睬)

小葱拌豆腐——一清(青)二白(颜色对应,形容事情清楚明白)

狗吃豆腐脑——闲(衔)不住(谐音“闲”与“衔”,形容无法安静)

二、比喻类

通过具体事物比喻抽象概念。

泥菩萨过江——自身难保(泥塑菩萨自身难保,比喻自身难保)

擀面杖吹火——一窍不通(工具与动作不匹配,形容完全不懂)

郑五歇后体(以成语“亡羊补牢”为谜面,谐音“郑五歇后”,影射妻子)

三、会意类

通过会意联想引申含义。

丈二和尚——摸不着头脑(和尚没头发,无法摸到东西,比喻困惑不解)

黄鼠狼给鸡拜年——没安好心(传统故事中黄鼠狼的负面形象)

十五只吊桶打水——七上八下(形容心情不安,吊桶摆动象征焦虑)

四、其他类型

伞兵出机舱——一落千丈(伞兵跳伞后高度骤降,比喻声誉或地位大幅下降)

三兄弟殴打独生子——仗势欺人(多对一的局面,突出强势欺弱)

守寡多年再婚——情未老(反差对比,讽刺虚伪情感)

歇后语通常以短小精悍的形式流传,使用时常省略后半部分,通过前半部分引发联想。例如“围棋盘里下象棋”隐含“不对路子”的意思,需结合语境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