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,这一划分基于对哲学基本问题(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)的不同回答。
一、唯物主义
基本观点 物质第一性,意识第二性,物质是意识的基础和根源。 -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:
认为具体的物质形态(如水、火、土)是世界的本源(如五行八卦理论)。 -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:以自然科学为基础,主张原子是世界的本原(如机械论观点)。 -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: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,认为物质决定意识,意识反作用于物质。
历史发展 唯物主义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,逐渐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,强调实践在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性。
二、唯心主义
基本观点
意识第一性,物质第二性,意识是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根源。 - 主观唯心主义: 将个人的意识(如感知、观念)视为世界的本源(如“存在即是被感知”)。 - 客观唯心主义
典型观点 - 黑格尔:
提出“绝对精神”作为世界发展的动力,强调辩证过程。 - 费尔巴哈:批判黑格尔的绝对精神,主张“感性存在”是基础。
三、总结
划分标准: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源于对“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”的不同回答。- 历史地位:这一划分贯穿哲学史,不同哲学流派(如唯物辩证法、历史唯物主义)均在此框架下发展。- 补充说明:虽然一元论与二元论、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也是哲学中的重要分类,但它们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侧面(如本体论与认识论),而非基本派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