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”是一句源自《荀子·劝学》的成语,其核心含义是通过持续积累微小的努力,最终实现远大的目标。具体解析如下:
一、字面与引申含义
字面解释 “跬”指古代人行走时两脚间的距离,合今半步;“步”为正常步伐。整句意为:不积累半步半步的行程,就无法到达千里之远。
引申意义
该成语常被引申为:
- 做事需从细微处着手,积少成多;
- 成功需长期坚持,不可急于求成。
二、哲学思想背景
荀子通过此句强调“积土成山,积水成渊”的自然规律,认为伟大的事业都是从点滴积累开始的。例如,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江海由小流汇聚而成,圣贤的品德源于善行积累。
三、现实应用价值
学习与成长
适用于知识积累、技能提升等场景,如备考需日积月累地复习,语言学习需通过不断积累词汇和语感。
人生哲理
提炼出“锲而不舍”的精神内核,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耐心,如马拉松运动员需通过每公里坚持完成比赛。
四、相关语录补充
荀子《劝学》中还提到:“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” 这进一步阐释了持续努力的重要性,即使天赋有限,只要坚持不懈也能取得成就。
总结:
该成语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积累的力量,是劝学思想中关于毅力与坚持的经典论述,至今仍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具有启示意义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