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从小耳濡目染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指在长期生活环境中,通过不断接触和观察,潜移默化地受到周围环境、人或事的影响,从而形成某种习惯、性格或价值观。这种影响往往是无形的,不需要刻意学习或教导。
具体含义
核心要素 - 耳濡:
指耳朵经常听到某种声音、观点或行为模式;
- 目染:指眼睛经常看到某种现象、习惯或风格;
- 不知不觉:强调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,非主动学习的结果。
形成过程 通过反复接触特定环境或人物,个体逐渐内化相关行为或观念。例如,父母是音乐家,孩子可能无需系统学习便掌握基础乐理;身处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,可能激发对艺术的兴趣。
例句
积极影响
“你父亲是个作家,你从小便耳濡目染,难怪有这么好的文学素养。”
“她生活在音乐世家,耳濡目染中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。”
消极影响
“如果长期接触不良习惯,也可能耳濡目染地养成负面行为。”
近义词与反义词
近义词: 潜移默化、见闻习染、耳濡目濡; 反义词
出处与演变
该成语出自唐代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濡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后世据此典故简化为“耳濡目染”,强调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。通过以上分析,可见“耳濡目染”既包含环境因素,也隐含个体主动接受的过程,是描述习惯与性格形成的重要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