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史考研的学习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:
建立整体框架
对于外国建筑史,建立一个以时间线为主轴的纵向对比框架,因为其发展脉络较为明显。
对于中国建筑史,由于建筑材料和历史的特殊性,需要更多的横向对比,例如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变化。
研读课本
课本是最高效有用的教材,建议将书上的重点内容抄录并整理成笔记,使用康奈尔笔记法,便于后期复习和整理其他书籍中的重点内容。
在笔记中添加插图,图文并茂有助于记忆和理解。
掌握核心知识点
分析一个建筑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年代、性质、材料、结构、平面、立面、造型、空间等。
对于中国建筑史,重点掌握古代建筑发展概况、城市建设、住宅与聚落、宫殿、坛庙、陵墓、宗教建筑、园林、意匠、木构、清式等内容。
整理笔记和案例
针对重点章节和实例,有针对性地整理笔记,通过历年真题了解考点规律,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。
例如,掌握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差异和具体实例及特征,园林的发展历程,以及《园冶》的基本理论和含义。
练习和模拟考试
通过做练习题和模拟考试,检查自己的理解与记忆,加深对建筑史关键知识点的掌握。
多做选择题,注重知识点细节的把握;简答题要求系统阐述某一建筑风格或建筑类型的发展历程与特点;论述题则需结合历史背景、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深入剖析建筑现象。
记忆技巧
采用联想记忆法,例如将哥特式建筑的尖拱与大窗户和宗教追求的神圣、空灵相联系。
制作记忆卡片,一面写建筑名词,一面写要点,随时复习强化。
分阶段学习
基础阶段(3月至4月初):着重学习建筑史的基础知识,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建筑风格、代表性建筑物以及相关历史背景。
重点深入学习阶段(4月中旬至5月底):重点转移到重点时期和重要建筑的深入学习,了解建筑风格的演变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。
整体复习和强化阶段(6月至8月):进行建筑史的整体复习和强化,重点复习考试可能涉及的细节和难点内容,同时注意查漏补缺,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。
冲刺阶段(9月至10月):集中精力进行模拟考试和真题练习,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的提升。
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
建筑设计考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要求较高,因此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培养自己的设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建筑史的知识,提高考研成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