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研违规行为主要指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违反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》或考场规则的行为,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:
一、考场行为规范类
座位与时间管理 - 未在指定座位答题或坐错座位,可能导致成绩取消。
- 考试开始前答题或结束后继续答题(抢答/拖答),成绩无效。
考试信号遵守
- 未等待考试开始信号擅自答题,或考试结束信号后未停止答题。
考场秩序维护
- 旁窥、交头接耳、打手势或使用通讯工具(如手机、智能手表)干扰他人。
- 考试中喧哗、吸烟或使用电子设备(如手机)影响秩序。
二、考试材料与工具类
禁止携带物品
- 携带手机、计算器、电子词典等通讯设备或具有信息存储功能的设备。
- 携带教材、笔记、草稿纸等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物品。
答题规范
- 用规定以外的笔(如涂改液、修正带)答题,或在不允许的试卷上涂写姓名、考号等信息。
- 考试中擅自离开考场或未经允许将试卷、答题卡带出考场。
三、其他注意事项
准考证管理: 准考证正反面不得涂改,多带备用准考证不算作弊,但需提前向监考老师申请。 时间管理
监考沟通:若对规则有疑问,应及时向监考老师咨询,避免因误解违规。
四、违规后果
成绩处理:轻微违纪(如坐错座位)可能取消单科成绩,严重作弊(如抄袭、使用通讯工具)可能导致所有科目成绩无效,甚至取消报名资格。
申诉渠道:考生可通过院校官网或研招办渠道查询违规记录,对处理结果有异议可申请复核。
建议考生考前仔细阅读《考场规则》,遵守考场纪律,避免因小失大。若需辅助工具,应提前向监考老师申请合规物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