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考研政治中,"抄材料"并不是指直接复制原文,而是指通过摘抄、改写和概括材料中的关键信息,以增强答案的丰富性和深度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:
理解材料内容
仔细阅读材料,理解其主旨和要点。
标记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,如重要观点、数据、例子等。
区分可抄与不可抄内容
可抄内容:领导人或权威人士的观点和论述,材料中的首尾段(通常包含中心思想),反复出现的句子或短语(这些往往是重点)。
不可抄内容:具体的例子和数据(通常需要概括或转换表达),白话或没有意义的句子(这些不反映材料的态度和方向)。
摘抄
剔除无关和重复的语句,直接摘取有用信息。
注意保留材料中的时间、地点、人物等具体信息,以便于引用。
例如,如果材料中提到“垃圾分类题目中说我国每年产生XX吨垃圾,造成XX面积污染”,可以概括为“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垃圾,造成严重污染”。
改写
将具体例子和数据转换成概括性语言。
使用同义词或不同的表述方式对原文进行改写,以增加答案的多样性。
例如,将“某村通过XX产业脱贫致富”改写为“某村通过发展XX产业实现脱贫”。
概括
对于材料中的总分结构或总分总结构,首尾段需要提炼出中心思想。
例如,将“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”概括为“我国经济快速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”。
注意事项
避免直接复制材料中的具体例子或数字,而是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。
在答案中加入自己的分析和见解,体现出对材料的深入理解。
注意篇幅,确保答案超过答题区域2/3以上,体现出对材料的充分理解和分析。
结合设问
真正可以抄的地方是设问,将设问抄在最后,然后改成陈述句。
在答案中引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句子,增强答案的权威性。
通过以上方法,可以在考研政治中有效地利用材料,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得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