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研讲课记笔记的方法有很多种,以下是一些高效记笔记的建议:
5R笔记法
记录(Record):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,在主栏内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、概念等讲课内容。
简化(Reduce):下课以后,尽可能及早将这些论据、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(简化)在回忆栏,即副栏。
背诵(Recite):把主栏遮住,只用回忆栏中的摘记提示,尽量完满地叙述课堂上讲过的内容。
思考(Reflect):将自己的听课随感、意见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,与讲课内容区分开,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,加上标题和索引,编制成提纲、摘要,分成类目。并随时归档。
复习(Review):每周花十分钟左右时间,快速复习笔记,主要是先看回忆栏,适当看主栏。
符号记录法
在课本、参考书原文的旁边加上各种符号,如直线、双线、黑点、圆圈、曲线、箭头、红线、蓝线、三角、方框、着重号、惊叹号、问号等等,便于找出重点,加深印象,或提出质疑。
东京大学笔记法
左右两页一页用作一页,记录一个主题,活用右侧空白页。板书区记录老师上课的内容,发现点区记录自己的疑问,总结区记录自己的思考。
思维导图
思维导图是我们想要快速了解学习内容、提炼大纲关键词、寻找不同知识点的相互关系、搭建知识体系框架的不错方法。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,也可以帮助我们强化知识重组、思考记忆能力,逐步形成体系化思维。
分阶段的记笔记
抓重点:当老师开始强调某个知识点时,语气会不自觉地加重,或者会反复提及。这时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,在笔记本上用醒目的符号标注。
找关联:优秀的笔记不是孤立的知识点,而是一张错综复杂的知识网络。当老师讲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时,要及时联系到之前学过的梅耶荷德戏剧理论,把这些流派之间的异同、发展脉络都梳理清楚。
再创造:下课后的及时整理同样重要。在备考的过程中,可以逐渐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笔记方法,如“四色笔记法”和“思维导图法”。
笔记整理法
回忆:课后抓紧时间,趁热打铁,对照书本和笔记,及时回忆有关信息。
补充:由于一般讲课速度会过快,因此笔记会出现缺漏、跳跃、省略等情况,在完善笔记的过程中,及时补充也是一个重要环节。
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和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,以达到最佳的记笔记效果。建议多尝试不同的方法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,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