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乐考研学习曲目可以遵循以下步骤:
选择目标院校的教材和资源
由于各个学校自主命题,建议找目标院校的研究生或老师上课,或者至少找目标院校附近的考研培训机构,以确保与考试要求相符合。
分阶段学习
早期(3月-5月):重点复习音乐史和音乐理论,建立坚实的基础。通过系统地学习不同时期的音乐发展、著名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,以及音乐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规律。
中期(6月-8月):逐渐将重心转移到和声与作品分析上,通过分析不同曲目的和声结构、曲式和风格特点,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。同时,多做一些相关练习题,巩固自己的知识。
后期(9月-11月):练习写完整曲式分析报告,每周至少写一篇,并逐句修改。同时,加大刷题量,每周至少两首,锻炼题感,提高做题速度。
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
在学习过程中,不仅要掌握音乐理论知识,还要通过听音乐、分析音乐作品等方式,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。同时,要注重对经典音乐作品的研究,分析其中的和声、曲式等要素,掌握音乐形式和风格的特点。
具体学习内容
和声:掌握和声的基本原理,包括和弦的构成、和声进行等内容。通过分析和声作品,了解不同和声风格的特点。
曲式:熟悉各种常见的曲式类型,如奏鸣曲式、变奏曲式等,并学会分析曲式结构。
音乐史:背诵相关曲目和理论知识,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发展。
创作:练习和声分析、和声写作、曲式分析、复调、配器、论文写作等。
结合谱例分析
在学习曲式时,一定要注意结合谱例,分析发展手法,清楚基本的乐句乐段划分,画清楚曲式结构。听谱例的音频也很重要,有时甚至需要把旋律唱一遍,才能更好地理解乐段结束的位置。
注重细节和逻辑
曲式分析试卷题型一般分为两大类,首先是曲式结构图示,其次是分析报告。分析报告应从作曲家的角度出发,分析作品为什么这样创作,运用了哪些手法等,遵循从大到小、从整体到局部、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原则。
针对性训练与模板背诵
先把本科书本仔细过一遍,不只是看文字,书中的谱例也要一一分析,然后寻找相关额外曲目进行针对性训练,并结合音响。曲式分析的模板也要背熟,考试时会考选择、填空、简答等。
刷题与总结
九月份开始练习写完整曲式分析报告,每周至少写一篇,并逐句修改。十月到十一月基本就是在刷题,可以每周两首,锻炼题感,提高做题速度。最后十一月下旬到考研前几天,注意总结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系统地学习考研音乐曲目,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。建议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,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