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备考阶段划分
基础阶段(9月-10月) 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,熟悉考研政策及考试内容,制定详细学习计划。
参考《招生专业目录》和《考试大纲》,初步构建知识框架。
强化阶段(11月-12月)
深入学习教材和参考书,系统掌握核心知识点,完成基础课程的复习。
开始做真题和模拟题,重点突破易错题和难题,提升解题速度与准确率。
冲刺阶段(12月下旬)
全面复习所有科目,查漏补缺,强化记忆易忘知识点。
调整作息时间,保持备考状态,关注考场规则及注意事项。
二、关键时间节点
报名阶段
预报名: 2018年9月24日至27日,每天9:00-22:00。 正式报名
现场确认:通常安排在11月中旬,具体时间由各省自行确定。
考试时间 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进行初试,具体安排如下:
上午:
思想政治理论、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。
下午:外国语、业务课一。
12月24日: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科目(如业务课二)。
成绩查询与录取 考试成绩一般于次年2月公布,具体时间需关注教育部官网。
录取结果确认后,根据分数和志愿填报院校专业,办理入学手续。
三、复习建议
科目安排
上午: 英语、政治(可选)。 下午
晚间:数学练习或阅读学术资料。
学习策略 基础与强化并重:
前6个月打基础,后6个月强化提升。
真题为主:通过真题熟悉题型和命题规律,每周至少做3套模拟题。
错题管理:建立错题本,定期复习易错知识点。
注意事项 跨考考生建议提前1-2个月开始专业课辅导。
每周安排1次模拟考试,调整答题节奏。
考试期间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过度疲劳。
四、信息收集与心态调整
信息收集:
通过研招网、高校官网及学长学姐获取最新政策、分数线及复试信息。
心态管理:考研备考周期长,建议每月进行1次自我评估,适当调整复习计划。
以上安排仅供参考,具体执行时可根据个人情况灵活调整。祝你备考顺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