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好平面构成考研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,以下是一些建议:
掌握基本构成元素
点:理解点的位置、大小、形状和颜色等属性,以及不同点组合产生的视觉效果,如聚散、疏密等。
线:掌握线的长度、方向、粗细和曲直等变化,理解直线和曲线的不同视觉感受,以及平行线和交叉线在画面中的作用。
面:学习面的分类(如规则面和不规则面),以及不同形状面的视觉张力,如圆形面的柔和、方形面的规整和三角形面的稳定等。
学习构成形式法则
对称与均衡法则:对称式构成给人以庄重、稳定的美感,常用于传统标志设计或正式场合的宣传物料;均衡是在不对称中寻求视觉上的平衡,通过元素的大小、颜色、位置等的巧妙搭配,使画面更具动态与灵活性。
重复与渐变法则:重复可以强化视觉印象,增强画面节奏感;渐变能营造出自然流畅的过渡效果,可以引导观众视线逐渐移动,产生空间感与秩序感。
其他形式法则:如发射、正负型等,这些手法在考研真题中较为常见,需要熟练掌握。
选择合适的参考书和教材
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参考书,如《艺术·设计的平面构成》朝仓直巳版、《平面构成》徐欣版等,这些书籍对构成要素、手法的介绍非常全面,适合前期需要打好基础的同学。
理论学习与临摹实践相结合
理论学习:掌握常用的构成手法,如对称、对比、重复、渐变、发射、正负型等,并整理成一套语料,用于考研构成的理论回答部分。
临摹实践:选择简单的构成作品进行临摹,例如由最基础的点线面元素组成且构成手法单一的作品,通过临摹积累经验。
积累纹理素材
通过浏览设计网站(如Pinterest、花瓣网)和阅读书籍,积累纹理素材,建立自己的素材库,以便在后期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。
关注设计类微博及网站
关注设计类微博及网站,获取最新的设计动态和灵感。
多练习和尝试不同的构成方法
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尝试,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,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应试水平。
审视和修改
在完成作品后,从整体上审视画面,检查是否有需要修改或调整的地方,保持画面的整体感和视觉上的连贯性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进行考研平面构成的绘制。建议多练习和尝试不同的构成方法,以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