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及真相如下:
一、原文出处
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,由李贤注引《融家传》记载:
> "融四岁,与诸兄共食梨,辄引小者。人问其故,答曰:'我年小,食量小,按道理当取小者。'"
二、故事经过
年龄与身份 孔融是东汉孔子的第二十世孙,家学渊源,自幼聪慧,4岁已能背诵诗赋,且懂礼节。
分梨事件
一次家庭聚会中,盘中有大小不一的梨。孔融主动选择最小的梨,其余兄弟按年龄长幼顺序分配。
父亲询问
父亲发现孔融的举动后,故意提问:“你年纪最小,应拿大的,为何选最小?”孔融回答:“我年纪小,食量小,按理应先吃。”。
谦让解释
当父亲进一步询问弟弟更小为何不优先时,孔融解释:“我是哥哥,弟弟比我更小,应把大的让给他。”。
三、故事寓意
尊老爱幼: 孔融通过行动展现了传统美德,强调年长者应优先获得资源。 谦逊品格
教育意义:成为《三字经》等经典教材的素材,被后世用以教育儿童礼仪与品德。
四、历史评价
孔融因早慧和品德被宗族称为“奇童”,此故事成为东汉末年“建安七子”之首孔融的代表性事迹。尽管他最终因政治斗争被陷害,但谦让精神永载史册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